2025年7月2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了一场以“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为主题的高端论坛。这场论坛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和菲数中国共同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和上海东浩兰生威客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这次活动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AI与数学为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数学之间的相互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促使了这次论坛的举办。一方面,随着大模型参数的突破,传统的调参方法遇到了瓶颈,模型的泛化能力、安全性、能耗控制等问题亟待数学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AI对数学的反哺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例如DeepMind的AlphaGeometry在证明几何定理方面超越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平均水平,这种“AI for Math”的模式正在改变数学研究的范式。
AI如何重塑数学研究?
AI对数学研究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计算辅助工具逐渐发展成为研究伙伴。以下是AI重塑数学研究的几个阶段
1. 机械验证与形式化萌芽(1970s-2000s)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将数学证明从“纸面推理”转化为“机器可验证代码”,计算机开始承担起“超级校对员”的角色。
2. 算法驱动的逻辑推理(2010-2020)随着算法理论和算力的提升,机器开始处理超大规模逻辑推理,SAT和SMT求解器成为核心工具。
3. 深度学习与大模型时代(2020至今)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使AI从“验证工具”升级为“发现助手”,开始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挖掘与猜想的生成。
上海AI与数学融合的天然沃土与实践路径
上海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和数学研究的重镇,在推动AI与数学融合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和AI产业集群,同时拥有顶尖的数学学科和研究实力。上海正通过系统化布局,打造全球标杆。
1. 立足城市基因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
上海的科创基因和学术积淀为AI与数学交叉研究提供了沃土。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和AI产业集群,同时拥有顶尖的数学学科和研究实力。
2. 聚焦前沿方向锚定数学与AI交叉的核心领域
上海正围绕数学与AI融合的三大前沿方向布局基础理论突破、AI辅助数学研究、产业场景转化。
3. 构建支撑体系从人才到生态的全链条保障
上海正逐步通过四大举措完善融合发展生态打造人才枢纽、建设开放平台、完善政策支撑、推动场景落地。
通过这些举措,上海正将WAIC的思想碰撞转化为持久动能,努力成为全球AI与数学融合研究的“策源地”与“示范窗”。
中兴推出的“麻薯”AI宠物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亮相,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外表可爱、被称作“治愈系”的智能产品,声称能够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引发了人们对AI情感交互技术发展的新思考。在
7月27日,一场以“云擎智造,工赋新元”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助力新型工业化的“AI+制造”发展论坛在2025WAIC期间圆满举行。上海市委常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要领导陈金山,工
在2025年7月27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菁英交流会于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这次活动以“年轻的事业,年轻人的事业”为主题,吸引了众多AI领域的精英和思想领袖。图灵奖得主、中科院外籍
最近,在备受关注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77岁的“深度学习之父”、图灵奖得主、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发表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