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公司近期宣布了一项新规,允许候选人在编程面试中使用AI助手。这一决定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个名为“AI赋能面试”的项目,展现了科技巨头对AI技术应用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面试公平性和评估有效性的新思考。
目前,像GitHub Copilot和Amazon CodeWhisperer这样的AI编程助手已经成为开发者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根据Stack Overflow 2023开发者调查,超过70%的开发者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这些AI编程工具。在这种背景下,Meta认为传统的编程面试方式已经无法准确评估候选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能力。
Meta的这项创新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面试环境将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允许使用AI工具;其次,评估标准将从单纯的代码输出转向问题解决过程;最后,面试官将重点考察候选人使用AI工具的能力。公司发言人表示“这样的方式更能反映出工程师未来的工作方式。”
然而,这一政策与亚马逊等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亚马逊明确禁止面试中使用AI工具,认为这会掩盖候选人的真实能力。而Anthropic则经历了从禁止到允许的转变。这种分歧反映了行业对AI辅助编程的不同看法。
支持者认为,Meta的做法具有多重优势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评估方式、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察权重、强调高阶思维能力。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表示“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驾驭AI工具,而不是重复造轮子。”
但批评者提出了三点质疑不同候选人可能接触不同水平的AI工具,造成资源不平等;AI生成代码的原创性难以判定;评估标准的主观性可能增加。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指出“当AI参与度过高时,我们到底是在评估人还是机器?”
Meta需要解决多个技术挑战,例如如何设计能有效区分人类与AI贡献的评估系统,如何量化AI辅助下的编程能力,以及如何防止AI工具被滥用。据悉,Meta正在开发专门的面试平台来监控AI的使用情况。
这一政策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或将推动编程面试从“闭卷考试”向“开卷研究”转变;可能重塑计算机教育的重点;或将加速AI编程工具的标准化进程。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40%的技术面试将允许使用AI辅助。
总的来说,Meta的这一创新举措既是对传统技术评估方式的挑战,也是对AI时代人才标准的前瞻性。其最终效果还需实践的检验,但无疑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讨论样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技术时代,如何在创新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极客网·人工智能报道,7月31日,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亲自撰写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个人超级智能”的愿景。他认为这是开启“个人赋能新时代”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它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扎克伯
扎克伯格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令人瞩目720亿美元能否铸就未来?随着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Meta公司最新公布的财报揭示了一个惊人的投资计划。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宣布,计划在2025年投入高
扎克伯格不戴AI眼镜会被时代落下?科技巨头又在制造焦虑?在科技领域,预测未来成了企业家们的必修课。最近,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眼镜将成为人
谷歌选择低头,签署欧盟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而Meta则坚持强硬立场,拒绝加入这一框架。这两大科技巨头的不同态度,映射出在AI监管浪潮中,企业战略的多样性,也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