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Gartner发布了对2025年及以后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AI)领域价值实现的预测。预计在未来两到五年内,中国将经历一系列重要变革,这将极大地推动AI在中国的广泛应用。这些变革涵盖了AI模型、工程化、数据管理和产品化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企业利用AI创造价值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对此,Gartner的分析师提出了以下四个战略预测。
1. 到2027年,预计中国80%的企业将采用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以实现多样化的模型功能、满足本地部署需求并实现成本效益。在市场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种类繁多,不断更新,比如最近DeepSeek的R1模型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且正在快速发展。没有一种模型能够同时满足所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要求,而部分中国企业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在本地部署模型。多模型策略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更有效地管理通用任务和专内任务,而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大语言模型。
2. 到2027年,采用复合型AI的企业将比仅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企业提前两年实现AI落地。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中国高端芯片进口受阻,这将对基础模型的发展产生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低可靠性和高成本(对计算的要求不断增加)使业务利益相关者对AI的价值产生质疑,而关于模型功能的夸大说法可能导致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不恰当的用例。高科技公司和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复合型AI方法,有效提升了AI产品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3. 到2028年,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就绪型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投资预计将达到2024年的20倍。随着数字应用在中国商业和个人领域的普及,产生了海量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这些数据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非结构化数据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针对此类数据的治理要么不存在,要么分散在不同团队的知识管理工具和文档存储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从非结构化数据中获取洞察,实现更高效和更精准的决策,并通过新的用例/业务模式创造业务价值。
4. 到2029年,预计中国60%的企业将把AI融入其主要产品和服务中,并且这些AI功能将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作为中国的关键行业,正经历一个关键的经济转型期,AI是这一新型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聊天机器人和助手将在电商、在线教育、移动设备和汽车制造等领域流行起来。随着成功案例的出现,AI产品化的进程将加快,更多企业和客户将认识到这些AI产品功能的价值。AI功能将成为智能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一项关键差异化竞争力。
标题AI问诊失误,汕大附院提醒用药诊断,专业医生才是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AI问诊作为一种方便的医疗工具,为患者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建议。但最近发生的一起A
3月29日,有消息传来,OpenAI即将完成一笔高达400亿美元的融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在年底前成功转型为一家盈利性公司。如果OpenAI未能按时完成转型,软银可能会将融资规模缩减至200亿美元。
OpenAI最近推出了一款图像生成工具,迅速引发了网络上的吉卜力风格热潮。然而,在这场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版权争议和意义的危机。这款名为“Images for ChatGPT”的工具一经推出,就迅速吸
标题AI心理助手助力心理健康抑郁症状显著改善,AI引领心理治疗新篇章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在心理健康领域,AI技术同样展现出其独特魅力。一款名为Therabot